第(3/3)页 李治说的很真诚,顿了顿,又向李世民等人娓娓解释。 "若是将来,能事先多囤积原料,儿臣甚至还可再提高产量。 父皇,这造纸人力都是现成,所费不多。 等将来这作坊日益成熟,儿臣希望将一张纸价格,降至一文钱。 当然,现在还有一些困难,儿臣还需努力才是。 父皇,才这么一点产量,唉,儿臣愧对奶爸啊。" 一文钱一张。 此言一出,似乎刺激量又有飙升迹象。 这意味着甚么? 意味着未来这纸张不再是稀缺品。 每一个世家大族,都以藏书多少来炫耀自己门第和财富。 而事实上,藏书确实是这时炫富手段,这一方面,表明自己家族有显赫历史。 同时也证明,自己家里有钱,因为一部书成本不菲,而这个成本,就包括纸张。 现在如此好纸,产量极高,未来价格也低廉无比。 现在市面上即便是硬黄纸,一张也需二十多个钱,而且还是、最劣纸。 二十个钱在许多平民百姓那,已是几天开销,谁承担的起? 那些名纸,就更加昂贵,在大唐,纸与丝绸在人们眼里同等、昂贵。 李世民大骇、惊讶问:"纸可速成?李治,你老实说,这其中有甚么玄妙?" 房玄龄顿时心里翻起惊涛骇浪,陛下询问造纸秘方了,房玄龄心念一动,忙竖起耳朵,屏住呼吸。 李治心里想,纸最难的是将稻草、竹子之类原料制成纸浆,需要耗费大量煤炭和人力成本,而且工序繁杂。 可是,我能告诉大家,其实事先采集原材料,而后用石灰水浸泡原材料,进行发酵,使之可以用最低成本制成纸浆嘛? 我若是说出来那以后,本王府就又少了一个赚钱大支柱了。 马上还要从病坊领养约300多流民,这些人都等皇庄开饭呢; 若是将这配方送了出去,被那些世家大族掌握在手里,本王府上上下下几千人啊,恐怕连喝汤机会都没有。 可父皇问起,似乎又不好不答,难道还要欺君不成? 唉,只好使出杀手锏了。 "父皇可以去问长乐和豫章。" "什么?" 李世民脸色一变,难道你又拉她俩投资了? 李治微笑:"这个作坊叫‘乐章’纸业,父皇是知道儿臣的,为人懒散、更有许多其他格物的事要做。 长乐和豫章、都已经答应儿臣、作这学堂先生了,正好儿臣这两个姐姐都是聪慧精明之人。 所以,她俩在学堂教书育人同时,就可以经常过去照看一下。 所以儿臣就找她俩投资点钱,也算是给两个姐姐挣点胭脂钱了。" 李世民脸色一变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