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李世民首先感受到的是,此书很怪异,每个字,似乎都是相同的,倒像是出自同一模子。 可随后,他来不及去思考这些,却被这第一页的图形、拼音、文字,震撼了! 首先进入他眼帘的,是一只绘制大公鸡,下头是拼音和一个鸡字,此后是鸭,鹅,爹,娘,男,女。 再之后,是一,二,三,四,五,之类…… 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,这还真没有冤枉李治,这样,也叫修书? 对于古代人而言,书是神圣之物,终究印制的书或者抄录的书,其成本高昂,若非经史典籍,也没有印、抄必要。 虽然李世民知道这纸不值几钱,可即便这样,书籍也不可随意修,除非是经典传书。 特别是李世民在这本书中,看不到丝毫深刻的东西,里头都是粗劣到极点内容,修内容这样粗劣的书籍,简直是糟践钱粮。 李世民,好尴尬! 朕也算是文武兼济、能文能武了,可朕的儿子,若只修出这样的书,只怕真要见笑于人。 他内心连连叫苦,这下子,恐怕朕也要被天下人笑话了,他抬眸,眼神复杂地看了李治一眼,登时又低下头看这书,再往后,则是类似于歌谣内容,都是一二三四五、梨柿枣橙瓜之类。 李世民越看越是不可思议,他尬极,却不好意思昂首,迎接众臣满满好奇的眼神。 这就是两种世界观的,大碰撞了! 于是,他故作镇静低头继续翻书,到了十五页,李世民,愣了。 嗯? 这有,一首诗。 可这诗…… 他,竟是,熟悉,相当熟悉。 寒随穷律变、春逐鸟声开,初风飘带柳、晚雪间花眉。 这,这不是朕的诗吗? 朕这儿子李治这个小家伙,竟将朕的诗也放在书里。 有趣的是,下头还有专门对此诗的释义,释义文字非常浅白,来说明此时此刻作诗之人的心境。 还有专门诠释此诗妙在何处。 甚至,再下头,还有关于此诗如何恰到好处的与格律契合。 在释义的最开头,竟还有一个括弧,里面备注两个字——必考,必考是神马意思? 李世民凝视着自己的诗,思绪悠悠,这是自己得意之作。 最近,政务众多,李世民也没有好心情作诗,但这旧诗摆在面前,再读一遍,竟仍然,如沐春风。 可惜,已至秋日,再无春日心境,可再读此诗,还是能遥想到春光明媚之时的好心境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