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一众小姐们眼前一亮,虽然九皇子不作诗,念诗也是好的,只是可惜,若念的是旧作,诗会就少了几分乐趣。 豫章高兴道:"九弟念诗了?快快快念来!" 小太监展开手稿,抑扬顿挫,琅琅念诵,"大漠风尘日色昏,红旗半卷出辕门。前军夜战洮河北,已报生擒吐谷浑。" 安静,十分安静。 除了小太监那抑扬顿挫念诵的声音再没有其他的声音,所有的小姐们眼睛渐渐亮了。 这哪里是旧诗啊?这怎么可能是旧诗! 这分明就是新诗,比所有的旧作还有诗意,因为最近听闻皇上想出兵吐谷浑了呀,如此应情应景的大作,有谁能比? 你看呀,前军才夜战洮河北,今晨就已经有报捷来了,生擒了吐谷浑,这是指我大唐已已经大胜了哇,兵贵神速,这也,太速了! "哦,太利害了!" "是啊,九皇子写的诗好利害!" "九皇子写的诗都这么利害,那我大唐~军是不是比吐谷浑更利害!" "是哦,我更期待九皇子再写新诗了!" "公主,咱们能不能跟魏王殿下建议一下啊,强烈要求九皇子再来一首诗!" "对,强烈要求九皇子再来一首诗!" 此时的李泰又何尝不希望李治写诗,他太希望李治再写一首新诗了,因为他觉得李治要是再写一首诗,这次诗会绝对能名垂千古、千古留芳。 不,哪怕李治不写了,这次诗会也能名垂千古了,因为李治已经写了一首,并且将可能随着大唐出征吐谷浑,而名垂千古! 其他人则又是希望李治写诗,又不希望李治写诗,他们的心情十分,矛盾复杂。 他们想听李治写诗,但是又害怕李治写诗,这太难为人了。 "献丑啦,献丑啦!"李治环顾左右拱手道,这是诗会的必要环节,终要装装,谦虚吧。 虽然李治知道杜甫的这首诗,应情应景,但还是要的装一下的,不装一下,……。 "哈哈,哈,九皇子好诗才!" "是啊,好诗才!" 长孙冲脸色复杂变化:"嗯,还,还不错吧!" 李泰激动道:"岂止是还不错,简直是太不错,太棒了!本王的这次诗会绝对能名垂千古! 本王举办了这么多次文会诗会,就从没人写出过这么精彩、能够传世的好诗!" 其他人脸上露出尴尬,以前的文会他们也参加过。 虽然这是李泰说的是事实,但是魏王殿下您未免也太,直接了,这样好吗?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