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不管这世间发生了什么好事、还是坏事,时光荏苒,岁月还是,如梭! 眼看过了一个月,第一批欠条到期。 大清早,就来了许多人,大家都很急,生怕晋王府出现神嘛变故。 可此时,晋王府早已做好万全准备,早已预备无数的铜钱和金银,等待多时了。 大家蜂拥而来,开始兑付。 为了取钱,甚至有人连马车都赶了来。 一吊吊铜钱,开始直接装箱,而后放上马车。 为了防止晋王府出鬼,大家是有充分准备的,譬如他们要查验这铜钱成色,以防晋王府拿劣钱来滥竽充数,这金银,当然也要严防缺斤少两。 不过很快,大家却发现,晋王府的钱,竟都是最上等的紫铜钱,几乎没有丝毫的杂质。 每一枚钱,作工比市面上的钱,还要精致,这一下,大家放心了。 用欠条,居然可以兑换如此上好铜钱? 这倒是让不少人觉得惊喜。 市面上的铜钱,其实质量是参差不齐的,这其中涉及到含铜量! 人们若是收到上等铜钱,往往会将铜钱私藏,而若是劣质铜钱,则尽力将钱花出去,因此,市面上流通的钱,很多都是劣钱。 事实上,这次就算晋王府兑付的是劣钱,大家也无话可说。 可如今,他们发现晋王府,竟如此,厚道。 一时之间,李庄里数不清的人忙忙碌碌。 晋王府库房里,这钱就像大河流水一般一箱箱地搬了出来。 这一下子,却令原先对晋王府的欠条有疑虑的人,放宽了心。 他们起初不敢将土地卖太多,倒不是他们舍不得卖地,现在行情到了这个程度,还有什么舍得舍不得。 主要原因,是他们对于欠条怀有疑心,如今就放宽心了,胆子也大了,于是乎,又有人陆续来到用地契换欠条。 晋王府借此机会,继续使用不同时期欠条,大家得了欠条,便各自安心走了。 当然,现在更多人看李治,都像看大傻子似的。 这个白痴,地价都贱到了这种程度,他竟还肯收,地。 你收地也就罢了,竟然还用这么好的铜钱来收。 以前看他还算聪明,现在看来,明明就是一个败家子嘛。 现在越王府,已是,车水马龙,来拜访李泰的人,络绎不绝如过江之鲫,许多人都觉得李泰成了他们的,希望。 尤其是这一次遭遇如此危机,是李泰挺身而出,为大家解决了眼前,两难困局。 而李泰对待每一个宾客,都是彬彬有礼,无一不周到,这也令各家仿佛心里,有了底。 里弄坊市传播着李泰将做太子的传闻,倒是极其符合了许多人的期许,因此这个流言根本不必刻意去传播,就流传了天下。 而李泰面对这些流言,总是表现出谦谦君子模样,反而一再称颂自己皇兄才是贤太子。 其实李泰对于现在这样的局面,心里是极其高兴的。 因为李治和李格走得近,而李治这个家伙,鼓捣出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之后,惹得许多人损失惨重,那太子李承乾呢,则是对此事不发一言! 大家都把账算在李治身上,可背地里,又何尝没有人暗中责怪太子李承乾对他们的忽视呢? 他李泰的挺身而出,恰恰让溺水的人看到了,那一根稻草。 没有李治,只怕还真不会有这样大好局面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