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随后跟来的长孙无忌,庆幸万分! 在担心完自己妹子的身体之后,他又听到妹子说起李治,心里又是一惊! 李治救好的? 这个小子,他的奶爸真是什么都懂啊! 有此神术,何愁将来不能简在帝王心呢? 自己的妹子是最知道知恩图报的人,单凭这个,陛下也许会认真考虑李治了吧? 若九皇子做太子,那是最好了,至少长孙家就不会缺钱了吧! 长孙皇后又吃了一些粥,已是彻底的恢复了气力。 她整个人精神好了起来,脸色也看着好多了,虽然偶有咳嗽,不过却是缓解了许多。 长乐在旁,不断说起李治,当然,这都是从高阳那儿得来的二手消息! "母后,本来我以为是孙神医治好了母后的病,可是孙神医却说主要还是稚奴出力最大,他只是把关、确认的,而真正的辨‘证’者,还是稚奴。 因为稚奴居然把他奶爸给他的医书上的所有有关气疾的表现、症状,全都看了一遍,有许多记得还相当熟。 孙神医还说稚奴已经领会了他奶爸给他书里的最重要的中医理论——辨证。 孙神医特别提到说,中医治病诊断不是靠症状的,而是在一堆症状上总结升华出来的东西,就是所谓的‘证’,根据证来用药。 同一个病情,伴随的症状表现不同,用药就不一般。 这是孙神医以前不懂的,在稚奴第一次见到孙神医时,稚奴就把这个理论讲给孙神医听,当时我们许多人都在场,就是稚奴要成立大唐药盟、推广他奶爸的中成药、召集我们开会时说的,当时就把孙神医吸引住了。 所以,现在稚奴已经对母后的气疾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,他认为母后的气疾有两个层次,一个是先天遗传的,这是没法根治的,但却是可以控制不复发。 另外一个就是这次母后反复复发的,这个是后天的病,是因为母后的哮喘而导致身体虚弱,受了风寒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医治,结果就拖成了老病根。 只要把这后天的疾病根治了,那么母后,以后只要多注意保护好自己身体,就不会再有大碍。 孙神医还说,在这一点上,在全大唐所有医生中,稚奴对气疾的认识,是大唐第一人,没有人能比他认识的更全面。 如果稚奴潜心专攻医术,稚奴以后的成就估计几百年后都没有人能超过他,就如同他的诗文一般。 母后,你看孙神医对稚奴的评价高不高?" 长乐又道:"我虽在宫里,可外头的事,却知道不少。有了稚奴在,就不用担心母后的旧疾。 世上有许多自称才子的人,不过是吟诗作对的本事,这并不算能事,正如稚奴所说,诗文能比得了粮食吗?诗文能让人吃饱不饿吗? 他的诗才极好,但是却从不骄傲,也很少作诗,小小年纪,竟有这份不争强好胜之心,实在太难得。" 她显然忘了,自己也是小小年纪了。 不过大唐的公主很早熟,又因为是天潢贵胄,当然比更多人见多识广一些,更何况她还是长孙皇后的女儿呢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