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44不胜寒,孔夫子出臭-《大唐:开局抢回武媚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"你,"李世民深深的看了李治一眼:"你,很好。"

    李治马上奉上《马屁宝典》。

    "多谢父皇夸奖,这都是儿臣跟着父皇学习的结果。儿臣每一次跟在父皇身侧,总觉得浑身上下龙精虎猛,许多奇思妙想便冒了出来。"

    李世民却是抖擞精神,目光又看向气球的方向。

    却见那第一个气球已缓缓的下降,最后稳稳地落地。

    孔颖达被一个校尉好不容易的将他搀扶了下来,他下儒裙已被骚臭的液体浸透了。

    总算又脚踏实地了,孔颖达人还未站稳,正想要张口呼救,便觉得胃里翻江倒海,于是呕的一声,上吐下泻。

    李治忙忙圆场,"正常的,正常的,大家别看了,别看了,第一次都这样。"

    他这是给孔颖达留面子,不希望大家看到孔颖达狼狈的模样。

    那孔颖达呕吐过后,已面如土色舌头僵住,说不出话来。

    李治则在此时道:"请父皇和诸位叔伯到学堂里去闲坐,稍稍休憩片刻。"

    众臣有的惊魂未定,有的仿佛还想再瞧瞧,依旧恋恋不舍的看着那落地的气球,也有的还愣愣的看着那山头上的火光,显然,早已有神策军士兵做好了准备,在山下预备救火了。

    此时,侯君集也跟了上来正拉着李治,低声询问这火~药的产量,又问气球能不能稳定一些。

    李世民却是若有所思,徐步而行。

    等到了格物学堂外头,便见这里竟围了一群衣衫褴褛,形同乞儿一般的人。

    李世民见人群前头那人,竟好像有些印象,禁卫们正待要将他们驱走,李世民却道:"将那人叫来。"

    他点了那人,那人羸形垢面上前道:"草民见过皇上,吾皇万岁。"

    李世民惊异道:"你认得朕?"

    "认得啊。"这人道:"草民叫艾富泰,当初陛下去过盐田湖,还和草民说过话呢。"

    艾~~,富泰~~?

    李世民只依稀觉得这人有些面熟,似乎见过面,可是此人的名字,却是真的想不起来了。

    不过,想不想得起来,又有神嘛关系呢?

    李世民和颜悦色问:"你在此做甚?"

    "读书呀。"艾富泰很干脆的回答。

    可他这一句读书啊,却引起了所有人的大笑。

    眼前这庶民,在他们眼里,和乞丐没有任何的分别。

    其实艾富泰的穿戴,在庶民之中,已还算体面一些了,可这也架不住这些清贵不可言之人仍抱有这样的看法。

    一个乞丐一样的庶民,竟开口说自己在读书,你说可笑不可笑?

    众人想起那李治在去年年底开始,就一直都在嚷嚷着说要教授所有孩子读书。

    当时大家也没往心里去。

    今日果然见艾富泰这样的人在此口称读书,不免让人觉得,滑天下之大稽了。

    李世民也被其他人的笑声所感染,莞尔微笑。

    庶民也读书?

    你说得是天方夜谭的故事吧!

    这就是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了。

    唐代是一个非常看重门第的朝代,上至皇帝,下及庶民, 无不受其影响, 尤其是读书士子这一特殊的社会阶层, 门第观念深入到各个方面,如科举考试、婚姻、仕途甚至姓氏。

    此时正是初唐,科举制尚未普及,你如果是平头百姓,想靠读书改变命运,想都别想,因为全用的是“九品中正制”选官,朝廷基本全被士族子弟官员把持着。

    只有等到唐代中后期,科举制普及了,读书风气空前绝后,平民草根,才有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。

    所以,如今看到了艾富泰这样的人在此口称读书,就连千古一帝的李世民也会觉得可笑。

    这无关于个人道德品格的好坏,是人们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在作怪!

    所以,李治想在初唐,通过普及全民教育,来改变大唐的历史发展道路,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啊!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