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这钱攒着不好嘛?越攒越值钱呢。 于是,有钱的人家都攒着钱,只恨不得当作传家宝,一代代传承下去。 这也是为甚么,在后世许多人建房子挖地基的时候,却发现竟挖出了地下银行,里面有数不清的铜钱,数不胜数。 这所谓的地下银行,十之七八,是某家的财主留下的,一代代的传下来,结果没花上; 紧跟着家里遇到了某些事情,导致家道中落,而后代子孙们竟不知自家地窖里还藏着这么多铜钱。 可现在不一般了,现在的情况是铜钱日益贬值,几个月前,一百个铜钱还可以买一只鸡,而现在,你要买一只鸡,则需要一百三十文钱了。 于是乎,大家都给吓坏了,钱不能再在家里藏着了,得买东西啊,买任何有用的物品; 你若不买东西,这钱,谁知道明年还能值多少?所以,你得花钱买能够用得上的东西啊。 商贾们看到这情况,就瞅准了商机,交易就开始活跃了。 于是乎,交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,交易的量也越来越大,他们恨不得将手中的钱都换做一切的商品。 只是这交易实在麻烦,原本都是用铜钱支付,对于商贾和世族来说,是再痛苦不过的事。 这个时候,终于开始有人对欠条产生了兴趣。 你看,这是李庄的欠条,足足有两千贯呢,你要不要; 若是要,我也懒得去李庄兑换了,你收了欠条,自己去李庄兑换。 你放心,李庄有钱,他们敢不兑吗?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,这江山都是李家的,你还害怕皇帝不承认? 再有,那么多人去兑换欠条,人家李庄不都兑出来了? 一文都没有少,人家现在在铸铜钱,而且还是和宫里、朝庭合伙的,就算你信不过李庄,你难道不信陛下和朝庭? 于是,就有商贾渐渐地愿意接纳欠条。 起初,卖货的拿到了欠条,还是有些担心的,连夜就拿着欠条去兑钱了。 可渐渐的,大家又发现好像这个兑钱的步骤纯属多余,既然市面上有人愿意接受这欠条,而且李庄也总能按时兑付。 说不定下个月,我还要去进行大宗的贸易采买,那么我为甚么还要辛辛苦苦跑去兑出铜钱来呢? 直接收着这欠条,然后用欠条继续去和人交易,不就行了! 当然,现在有这样想法的人,还不多。 可是现在在东市和西市,已经有人开始悄然这样做了。 人们好像还没有意识到,一种纸质货币,竟然就这样悄悄诞生了! 不过,大部分人仍然还将那李庄的欠条,当作是普通的借据。 这欠条,于是开始悄然流通,今日在某世家大族手里,后日又因为交易,便又到了另一个商贾手中,再过一些日子,又到了第三方。 随着倒手的次数不断的增加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愿意接受,那么这一张本该是废纸一般的东西,却蓦然变得有了价值。 难道这就是大唐钞票的雏形? 李治万万没想到,奶爸所说的纸币,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悄悄地诞生了。 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