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一直都在安静的听着,无论是支持出兵的理由,还是不支持出兵的理由,他全都清清楚楚。 其实,他心里跟明镜似的,早就有了权衡预判,所以他心里波澜不惊,一点也不纠结。 朝堂辩论十分激烈,可以说大部分大臣都参与了。 这种事情极其稀罕,自李世民登基以来,还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盛况呢! 当初李世民决定对东~突厥动兵的时候,朝中波澜不惊,可是一点争吵都没有。 终究,东~突厥的骑兵都打到渭水河畔了,那是大唐君臣们的奇耻大辱,所以君臣上下众志成城,一直都在为征东~突厥而做准备。 如果高句丽进犯的是大唐,那朝中还有甚么好争议的,肯定是一致决议出兵。 对于朝堂上的争议,李世民一点都不意外,他的目光一直在朝臣之中逡巡。 他心里一点不着急,虽然整个朝堂上看似热火朝天、吵成了一锅粥,但是像房玄龄、长孙无忌、李靖、李绩、魏怼怼、褚遂良等人都还没有出声呢。 李世民的目光转了一圈,落在了李治的身上,这才发现李治抄着手正兴致勃勃的听着呢。 李治没有出声,但是和房玄龄等人却又截然不同。 房玄龄等人虽然没有出声,但却十分凝重地皱着眉头,显然一边听着周围的辩论,一边在心里评判估量。 唯有,李治袖手在听,十分平静不说,嘴角还翘着,似笑非笑。 李世民无语了,这个小九儿哪是参加大朝会,分明是在戏园子看戏。 李治确实心情十分的放松,就如同房玄龄、长孙无忌、李靖等才智之士,恐怕都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出兵。 但是李治却不同,因为他已经知道结果,所以心里反而非常笃定、淡然。 李治也没有开口参加到辩论中去,因为也不差他一个。 决定是否出兵对皇帝来说一点都不难,因为朝堂上并不是一边倒的局面,而是一部分支持,一部分劝阻,这样争执不下,本就需要皇帝来裁决,不论皇帝做甚么决定都说的过去。 所以,李治也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参与进去的必要。 这样的朝廷大辩论,他就算参与进去,肯定也是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,不过是白白浪费口水罢了。 对于皇帝来说,决定出兵不难,难的是他的梦想御驾亲征。 因为决定是否出兵很简单,武将们都支持,甚至也有文官支持,但是如果皇帝决定御驾亲征的话,恐怕程咬金等人都不见得支持。 到那时候,这才是皇帝李世民真正的麻烦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