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行行重行行,与卿生别离。相去万余里,各在天一涯。 道路阻且长,会面安可知?胡马倚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 相去日已远,衣带日已缓。浮云蔽白日,游子不顾返。 思君令人老,岁月忽已晚。弃捐勿复道,努力加餐饭。 还有就是上面这首《鹊桥仙》,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。 李治与李格当场打开盒子,展示给金胜曼看,李治说了一句,"嫂子,这是我专门写给你的新作。" 李治专门我为作的亲笔诗? 嫂子? 惊喜,太惊喜了! 不仅惊喜于李治专门为她作的诗和亲笔写的字,更加惊喜的,还是这两个字……嫂子! 这说明了甚么? 说明李治亲口认可了她是李治三哥的女人! 太惊喜了! …… 可是再依依不舍,终归还是要离去。 别离是非常令人伤感的,女王从马车中走了出来,搂着金胜曼的肩膀轻声宽慰着,……。 终于,金胜曼和女王一起上了马车,浩荡的队伍再次启程,朝着远方行去。 李格和李治坐在自行车上,目送着长长的队伍渐行渐远,最终消失在了视线之中。 心情仍然伤感沉重的李格对李治叹了口气,沉声道:"九弟,走吧,回城!明天咱们也该启程返回长安了!" 今晚对于很数将士而言都是十分激动的一晚,因为出来的时间太久了,谁不想家呢? 终于要启程回家了,而且还是凯旋,简直完美,令人期待。 李格和李治的心情都复杂,一方面沉浸在离别的伤感中,一方面又有着即将回家的慰藉。 这一夜对于很多高句丽人来说也不安心,因为有很多高句丽人要随着皇帝一起前往大唐。 不止是许多原高句丽的朝臣,要随着皇帝去大唐做官,还有高句丽的士族,也要选派家中子弟随着大军,去长安到国子监读书。 虽然抽调了五万将士驻守安东都护府,但是返程的大军却更加臃肿,因为多了很多高句丽人,也多了很多战利品。 不过神策军的改变倒不是很大,只有郑仁泰和他的亲兵留在了安东都护府,甚至没有留下一柄火~枪,没有留下一门火~炮,不过手~雷倒是留下不少,这可是骑兵的利器。 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西行,带着归乡的迫切。 大唐~军队还在冒着严寒行军,但是新罗使团却早已经回到了金城。 虽然新罗百废待兴,但是金城城内却是依然繁华依旧,终究当初高句丽的大军并没有攻进金城,并没有对金城造成多大破坏,而且新罗女王带回来的消息让整个新罗的官员百姓都兴奋不已。 大唐皇帝下了诏书,将他们新罗列为不征之国,那就意味着再也不担心战争的发生了。 朝野振奋,不过宫里的气氛却不怎么好,女王甚是忧愁。 "拜见女王!"侍女们连忙见礼。 金德曼款款走来,蹙眉问:"公主用了午膳吗?" "公主说不饿,不让传膳。"侍女低声道。 第(2/3)页